中国太极网
传奇轶事
不泯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4-11-02 18:0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作者:李鲁黔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略有删减)


       哈乐之先生已远行了,回首往昔,那是在我搬到青龙桥附近,一条叫十亩园中街的日子里,我与他成了邻居,省委有一个基建小组设在那里,哈兄来到办公室借用电话时,遂开始了相识交往的缘分。
       哈兄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曾拜洪均生先生习练陈氏太极,由于他带艺投师,且有文化,在我的见识里,他在武学的领域里,已具有很高的造诣了。
       我与哈兄在十亩园的街上,在十年的春夏秋冬里,在昏暗的路灯下,去演练,去切磋,去探讨着太极“八劲十三势”的真谛。我清楚地知道,他秉烛夜读了一些古人武学之著,他品着几块钱一两的茶水提着精神,去寻踪追觅着陈氏太极拳中的“三、三、六” 拳谱,并已窥其一斑了。



      直至许多年后,我才悟到,明末清初武林界所说的“沾衣十八跌”的上乘功夫,不就是源于三三六拳谱吗?……
       这使我想起《水浒传》,梁山好汉浪子燕青的功夫,当他把号称“擎天柱”的那厮扔下擂台时的手法,即沾衣十八跌的快跤之法也。
       约二十年前,洪先生出版了有关太极拳论的书,在此前还有一本“论推手”的草稿,遗憾的是未能问世,然那书稿也曾渗透着哈兄整理修改的心血啊!



       哈大哥远行了,在哈兄长眠的黎明之际,他女儿给我打来电话,在一个寒冷彻骨的冬日里,猎猎的寒风,在南山的回族墓地里,在苍松翠柏与枯草旷野山凹的凄凉间,我一锹一锹地埋下,埋下了我与哈兄的半世情缘,掩去了我与他生与死界碑的相隔……
       出生时身无寸缕,当走时也无需带去什么,不应有泪,不应有憾,生亦何欢,死亦何惧,生的路虽很短暂,然而,去了天堂应比世间的路会很长,很久的……
       每当我闻鸡起舞时,每当我看一眼板桥先生的拓片墨迹,在认真临摹时,而哈兄太极云手的身影,挥毫乱真的板桥体,便历历在目,依稀如斯。
       哈大哥是在近二十年前的冬季里远行的,我深深地怀念那段与兄十年浸淫武学的日子,难忘兄那挥毫泼墨的身影,但我最钦佩他的,还是那不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