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网
太极门规
接 手 的 训 练 与 实 际 应 用
发布时间:2012-06-09 10:2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接 手 的 训 练 与 实 际 应 用

一、接手训练的重要性:
所有的格斗技术,都可以简单分析为接手-近身-发力三阶段。近身是发力的前提,不近身无以发力,接手又是近身的前提,好的接手有利于近身和发力。因此,接手是习武者必须认真研究的关键性技法之一。正因如此,它也成为各派的不传之秘,导致传统武术流传到现在,接手逐渐成为缺失的一环。为什么有些人练了多年的武术却不管用?因为武术套路的训练,大部分着重于双方接手之后的打法、用法,而较少训练接手时的技术。
二、接手的涵义:
王成老师讲:接手,有广义与狭义两个概念。
广义的接手,指的是格斗双方从达到一定格斗距离到近身发力之前的一段时间的技术。它包括了手法、身法、步法和眼法。接手不一定要由手去接触,但是当然手的接触也是相当多和相当主要的方式。
狭义的接手,则单指以手去接触对方,伺机控制对方和进攻。本文所指的接手,主要指狭义的接手。
三、接手与格挡的关系:
格挡可以算是一种接手的方式,但它是初级的、低档次的接手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不完美的接手方式。因为它是横向直线式的,是完全被动的。例如对方一直拳击来时,我以手臂去格挡,我的手臂其运动轨迹是直线,与对方的手臂在运动方向上约呈直角,属于硬碰硬。对方力量如果非常大,或者用摆击的方式,则不但不易挡住,还可能伤及防守的手臂。散打比赛中出现过这样的一幕,当对方侧踢防守运动员的头部时,防守方以手臂格挡,手臂骨骼竟被踢断。
王成老师传授的接手,与普通的横向直线的格挡恰恰相反,手的接触是以螺旋缠绕为基本规律的,它不但避免了硬碰硬,不易承力受伤,提高了防守的效能,而且同时还增加了控制对方来力的功能,通过对敌人肢体的控制,将防守与进攻融为一体,在双方接触的瞬间造成我顺人背的效果,达到三种目的:
1、增加敌方连续进攻的难度;
2、降低敌方攻击的力度;
3、使敌人露出破绽或失去重心。
值得骄傲的是,虽然世界各国的武术都离不开接手技术,但对接手最为重视、研究得最透彻最深入的,当属中国的传统武术,尤其是中国武术中的内家拳。
四、接手技术的要点:
1、手-肘-肩三节依次递进。手臂上,以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手起时,要以手领起,按照手-肘-肩的顺序依次运动,当前一个关节的动作未做充分时,后面的关节保持相对静止;当前一个关节动作做充分时,下一关节立即行动,要保持动作连贯,不能有丝毫停顿。手落时,要以肩领起,按照肩-肘-手的顺序依次落下,要点同上,但要注意手不能空落,应粘住对方的手臂,随时听着对方手上的劲力。
2、螺旋缠绕。手臂动作轨迹以弧线为主,各关节皆如此,无一处关节不螺旋。
3、王老师的拳谚“打人像根棍,触手像根绳”。说打上人时,要像棍子一样实实的从表及里的渗透力量,而碰到对方的力量,又要向条绳子一样,缠绕住对方,使其改变里的方向。
太极接手要松柔,最好以手腕接住对方手臂,接触时不发生顶抗和硬性碰撞,使对方即感觉不到受力和危险,也对我加不上任何力量。即王老师经常提到的“接手要飘飘乎乎”。
4、接手前先动步。王成老师说:“敌动先出手,出手必动步。” 当发现敌人有进攻意向时,敌人一动,则必先迈步闪身,同时以手迎接敌方进攻的肢体。其迈步共四个方向可选择,即:左前、左后、右前、右后。
5、接手时身体要略前探,微弓,不得后坐,重心转换至前脚,初练时以手臂接至敌方上臂近根节处为佳
(训练和练习内容略,待征的大家同意再另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