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网
传奇轶事
武学心法
小议“六合”
发布时间:2021-06-29 11:41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摘要: 六合是心意拳的灵魂,也是各项拳种的必修之课,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
 
 

       六合是心意拳的灵魂,也是各项拳种的必修之课,笔者才疏,故只敢小议,至于大议、精议,只有留待各路高手了。   

       合,有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常见很多武术家在文章中信手写来,想是背得滚瓜烂熟,必是完全理解六合深意了。

    一、什么是“心与意合”?

       心是什么?中医指的心,一是心脏,二是能思想的大脑。这里指的是大脑。是思想。所谓“心与意合”便是“思想与意合”。那么,意是什么?心与意合之意,一是指意在何方,指的是方向:二是指意在何处,指的是地点,简言之,意指的是目标,在这里,“意”不作思想解了。如果静坐修行,你的目标必然在体内,如脏腑,如丹田,如内景等等,虽然,对经络之畅通有好处。但武术是打人的,它的目标必须在体外。或是他的鼻、眼、喉、脚、腹、腿等处。既然是目标,应该用眼看。何以用心呢?笔者体会,人体背面的目标,如后脑、后背,后背的穴位如命门、长强等,眼是看不到的,所以还是用“心”这个词比较贴切,由此也不由得赞叹古人考虑得周到。

       综上可知,所谓内三合。实际是内外相合。心与意合,就是心里想好外在的目标,思想(心)与目标相合。

       至于太极拳的用意不用力,在对方力来时,你要转移自己的目标(脱壳也);在你打人时,你不要想着具体目标,而要想着另外的抽象目标,也是心与意合。太极拳心与意合的内容就很多,如练习时的假想目标,打人时的用意不用力。不独太极拳,一切习练内家拳的都是如此。

    二、什么是“意与气合”?

       气指的是内气,不是指的空气。内气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费解的问题。我们认为气反映在三个方面:

       1、在生命体上表现为生机,如“虎虎有生气”,如“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在武术上表现为气势。如“腹内松静气腾然”、“太极拳不在样式而在气势,不在外面而在内”。

       2、表现在内劲上。如太极拳所说气由脊发,亦即劲由脊发。所谓蓄积内气。亦即蓄集内劲。

       3、以上两点只是内气表现在现象上,而内里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实质是经络系统的作用,人身有两大系统指挥和作用于人的肌肉与内脏,即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西方学者以前只承认神经,不承认经络,现在由于针灸确有实效的原因,对经络大概也开始重新认识了)。神经指挥肌肉收缩,使一些武术家认为肌肉的收缩为劲力之源。肌肉的锻炼,劲力能迅速提高。是看得见,摸得着。且易学易练,认为是百分之百的科学。而内气是不科学的。但一些武术家产生非凡内劲又作何解释?我们认为当神经系统占优势时,经络系统,就处于弱势地位。如何使经络系统处于优势地位,直至发挥其神奇作用呢?一些内家高手采取肌肉放松的方法。所以不论站桩,不论行功走架,所有老师都千叮嘱,万叮嘱,要放松、放松,再放松,甚至要百分之百地放松。所以只有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经络系统就要出来进行管理指挥了。当武术家身上的经络系统处于优势时,你就会身强体健,宿疾消除(经络畅通的作用),你就会感到“气遍身躯不稍痴”,你就会感到非凡内劲油然而生,内劲之大,应是由经络系统指挥肌肉收缩而产生的。这里我不是否认神经系统指挥肌肉收缩,是重要劲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是提醒大家不要否定另一个经络系统所产生的内劲。这个实实在在的内劲,就是目前书上所写的,过去内家拳老武术家所说的内气。什么内气,就是内劲。虽是两个系统轮流执政,内劲的产生是经络系统执政的结果。

       如何增长非凡内劲,郝少如先生有空松理论作指导,王芗斋先生的桩功,余上安教授的犀利桩功,还有郑悟清老先生耍太极的方法,或其他高人等等,都可以供我们现代武术爱好者参考。

       关于郑老先生,不谈练太极,只谈“耍太极”,一个“耍”字,使人顿觉精神思想放松,而肌肉放松就更加容易了。老先生实是悟“道”的高人。如果不识此中奥妙,就辜负郑先生的教海了。这就是调心的学问。

       一旦你掌握了如何取得内劲的诀窍,你尽可以锻炼肌肉,抖大杆,揉石球。举重,打砂袋,练易经筋(一松一紧),不是更好吗!在内劲的掌握基础上,再练肌肉,才真正是内外家武术高手。   

       所谓“意与气合”,意思就是内劲与目标相合,是内劲对准目标。

       至于内劲与力的称谓,只是为便于分别说明经络系统出的是内劲,神经系统出的是力。实际上内劲与力都是一个东西。有人硬说是两个东西,请拿出理由来。

       有人问,内劲与力。如果各自发挥到极限,是内劲要大过神经系统产生的肌肉力,还是后者大过内劲,还是二者相等?没有作过比赛,也没有作过试验,不可说,只有留待后人研究了,我们不能妄下结论。但是从品位上看,余上安教授认为:只练肌肉力的是初乘武功,练出了内劲的是中乘武功。由此可见,还有广阔的天地可以开发上乘武功。

       应认识初乘武功也是基础的武功、重要的武功。具体到个人。则初乘武功未必打不过中乘武功。从品位上看,泰拳是初乘武功,但又有多少人能胜过泰拳呢?作为打架,取得胜利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技术、有体力、有功夫、有经验、有时机等等原因。 

        三、什么是“气与力合”?

       即是内劲与肌肉力相合,两个劲加起来,就是武术家的用力了。当然没有内劲,整劲也可以。即使力加技巧也可以成为武术家。如只要懂得太极技巧,如阴阳虚实,舍己从人,借力打人,用意不用力,发劲之法等,再加上肌肉力,也可成为太极武术家。所以前一段时期,听说其他运动员,学上几个月推手,上场也能拿到好名次,就不足为奇了。如果你练上多年太极,始终未出内劲。又不懂发整劲,加上又没有肌肉力,那就两头失算,只剩下一个花架子了。内家拳要出内劲,太极拳要出太极神功,目前只有站桩、走架。只有缓慢松柔一法,暂时别无他途。希望当代武术家如能推陈出新,找出更快更妙出内劲之法,出太极神功之法,我们一定再拜师学艺。

       内劲和力,这都是一种能量,可以练习发劲,但老年或体弱之人,则不要随意释放能量,以求保养身体。如士兵练习打靶要消耗弹药,但也不要盲目的无节制地消耗。放松行功走架、站桩等,可使经络畅通,由于经络畅通,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减轻或治愈一部分疾病。但必须认识虽然经络畅通,但它也绝不是万能的,绝不是百病皆治,更不能认为对延年益寿是唯一的法宝。长寿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综合的学问,不要只练了几年太极拳,站了几年桩。就大谈什么大道,什么延年益寿。

       四、什么是“手与足合” 
       这是外三合之一。外三合实际是左和右相合。外三合是形于外的打人间架与具体打人方法。“手与足合”。是左手与右足相合,或是右手与左足相合。劲起于脚跟,形于手指,劲力是交叉传递的,右足之劲传给左手,左足之劲传给右手。手与足合,主要是用意相合。微微有那么相引相吸一点意思,同步进行就可以了。手还是朝前打人,并非朝自己脚上打去。双手是有分工的。以人的中线,各管一边,并各以双足为界,手只能在自己中线这边和足内侧活动。出了界,如越过中线到对侧活动或者跑出足外边活动,你的手就不得劲,使不上劲力了。不信,一试就知。何时才能自由出界,与在界内同样有力。只有你出了“内劲”之后,最起码也要有整劲之后,那时尽可自由出入。就无所谓不对了。

       这里我介绍关永年先生的《形意全凭后脚蹬》(《武魂》2005,8)一文,说明形意拳的三体式,真是典型的手与足合。

       关先生说:“我曾进行过无数次实践。深知‘三体式’是很好用的。前手或以掌,或以擎、指相合并用,接触对方膻中穴部位,稍一接触,即以后脚踩蹬之沉劲合于前掌指。此瞬间的一合(点、推、按、托诸劲的合成),极易将对方击出,且双方均感到轻快。”由此可以看出手与足合之效果了。   

       为什么形意全凭后脚蹬?郝师少如说:是由于阴推动阳。因为前手是阳,后脚是阴,且后脚劲传于前手。又式中之左手为阳,右下手为阴,如果左手前推,必须后手要同动,既符合阴推动阳之原理,也不会破坏间架。望习三体式者留意。我们并不是明白手与足合之原理就行了。如形意就要久站三体式,而且如果按郝公少如之空松理论,即“松而气向下沉,空而意向上升”,也能站出非凡之内劲来。当然形意另有真传,就不必按空松理论,一样可以生出非凡内劲。虽理唯一贯,方法却又千万条。当然没有内劲,按照手与足合之原理,久久习之,也能打出一定之劲力来。因为非凡内劲,确非朝夕之功,先掌握浅近,再求深造。太极拳中之掤、捋、挤、按、採、挒,无不是手与足合。

       劲起于脚跟,这根本道理,就是为什么“形意全凭后脚蹬”。丹田、脊背是劲汇集、传导、发力之处,离开了脚跟(或支撑点),丹田、脊背,什么劲力都失去作为了。太极名家杨守中先生说:别人把我抱起来,也不能将我摔倒,只要我一脚落地,对方就要倒地。(曾听陈家沟老四大金刚之一的王雁大师也如此说过)传闻八极宗师吴秀峰被一个千斤大力士抱起转摔三次。竟不能将吴公摔出(被吴公反抓),当放下吴公,吴公脚一着地。大力士即被打出数丈之远。由此可见,熟练手与脚结合之重要了。各派之套路,多有手与脚合,但要学习形意拳那样认真对待站三体式就好。

       五、什么是肩与胯合?

       肩与胯合,是右肩与左胯合,左肩与右胯合。肩打人时,将对侧之胯劲传上来。肩则用意朝胯合去。如用背打。则左侧背与右胯合,右侧背与左胯合。岵栳有幸见到王培生老师指导如何转身侧背击人。使用肩背之靠劲,力猛、势险。一般乘其不备,可以伤人或震倒于地,没有放人那么感觉轻松了。

       六、什么是肘与膝合?

       肘与膝合,是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肘可用于攻,亦可用于防。佘上安教授认为肘比拳长。不单等对方送上门,而且可以追着用肘打。可见运用之妙。在于各人之灵活运用了。余教授还说:“八极还认为膝比腿长”。据说,某异国一些武士来华学习八极的肘、膝技艺之后,收入其自己拳内,大大提高了抗击泰拳的技击水平。

       以上小议六合,实是班门弄斧,纸上谈兵。正确的更多是前辈名人所传,至于我们的推论,就贻笑大方了。但希望能抛砖引玉,盼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也算遂我们心愿。之所以撰写此文,是因为在2006年第9期《武魂》上,见到编者先生在《按语》中提出探讨“内气”,更感到再也不能回避此问题了。为了引起大家关注,我们顺录《武魂》编者的按语如后:

       在传统拳术的实践中。所谓“普通气力”与“内力”的区别,在现象上是可以感觉到的,但传统“内力由内气所化生”的解释却让现代人很不容易理解。编辑以为,这句话实际蕴含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生化过程。前人在他们的时代,对他们观察到的现缘,做了符合当时科学水平的合理解释。这些解释,奠定了后人能沿着一条正确的路继续前进的基础。但现在,仅仅继续重复前人的话已经不够了,今人应该而且能够紧紧依据科学不断进步的成果,继续开拓和深化前人发现的研究领域。只有做好这项从前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工作,才能凸现传统武学的科学价值,才能寻找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一以贯之”的契含点。编者甚至极端地认为,这项工作的进展,关系着传统武学的前途命运。

(转载自网络,旨在分享,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编辑:太极网-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