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网
传奇轶事
武学心法
太极拳对拉拔长
发布时间:2017-03-10 10:2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如何理解27太极拳的对拉拔长
 
周业安
 
 
       在传统陈式拳中,有一个词经常被提到,就是对拉拔长。这本质上就是一个“开”字。对拉拔长生动描述了开的具体过程。用一个例子可以讲清楚这个词。在27式的起式设计中,王老师把传统陈式拳的捋掤幅度放大,转手过后,正架为例,双手捋到左侧随之向左前上方掤出,掤到什么程度呢?王老师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背部要拉直。实际上,如果练习这个动作时,背部拉直意味着双手和右脚形成一条线,背部直了,这条线就成型了。但王老师又在此多了一个小设计,就是默念五下。一开始我也不是特别理解。为何要默念五下?开始我以为是让初学者静心,但后来王老师说不是。双手从捋开始,直到掤到左上侧,都要求吸气。那么默念五下,其实就是让吸气变得长匀深。这下问题来了。我们是固定身子不动,数五下;还是其中包含着某个运动?
 
       这个起式其实就是王老师设计的太极桩,可以用来单独进行训练。在熟练掌握这个动作之后,我认识到,默念五下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个完全静止的过程。这个动态不仅仅指吸气。而是在吸气时,双手、脊背和右腿所形成的直线一直在拉长,练过瑜伽的人肯定懂得这种拉伸动作。注意,是在这条线上拉长,而不是偏离这条线。拉长的动作和吸气的动作合二为一,可以完美配合。瑜伽里拉伸的动作就是配合呼吸的,可以加深呼吸的程度。王老师这个设计显然和瑜伽的原理是一致的。通过从手到脚的直线拉伸,可以真正实现吸气时的长匀深。这个拉伸动作就是对拉拔长。
 
 
 
     在27式的动作中,这种类型的对拉拔长比比皆是。不过如果看过其他类的陈式拳,可能初学者会困惑,同样是对拉拔长,为何27式和其他类型的陈式拳在外型上存在差别。比如无论是陈家沟架,还是56竞赛套路,还是北京架,都存在脚后跟擦地出,然后双手向后拉伸,与出脚形成一条线的对拉。比如金刚捣硾、懒扎衣、单鞭等都有这种类型的对拉拔长。从外型上看,其他陈式拳中的这种对拉程度似乎更大,难度也更高。如何理解这种差异?这要回归到王老师设计27式的一个深层次含义,那就是提高技击效率。如果脚后跟擦地出,人的身体灵活性就失去了,变换动作变得非常困难,而27式当中没有这种设计,唯一一个擦地出的是雀地龙,但雀地龙是仆步出,不是脚后跟擦地出,因而保持了身体的灵活性。27式的对拉拔长更多的体现在一个身体稳定结构中的对拉拔长,比如正架懒扎衣中的右手和左脚在右弓步中形成的对拉拔长;搬拦捶、劈架子、单鞭等中的左手和右脚在左弓步中的对拉拔长等。弓步稳定而灵活,便于实现技击。这是27式和其他陈式拳非常不同的地方。也就是说,27式更注重技击的效率。
 
 
     从技击的角度讲,对拉拔长就是大开之意,可以实现放长击远。这个前面讲开合的时候已经讲过。对拉拔长从健身的角度讲意义重大。和瑜伽类似,但27式太极拳中采用了更科学的拧转对拉拔长(即缠丝形式),它一方面可以尽最大程度拉松筋骨,起到疏通筋骨气血的作用;人的长骨骨端和扁平骨骨端有红骨髓,通过拉伸、绞拉这些部位,可以生成免疫细胞和造血干细胞,新细胞可提高免疫能力,替换受损或不健康细胞,从而使人体更加健康;另一方面,通过松活筋骨,逐步实现身体的柔化,从而达到太极拳的柔行刚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