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网
传奇轶事
武学心法
外行眼中的太极推手
发布时间:2017-01-27 10:2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周业安
 

 
太极拳练习中有个非常独特的练法,叫推手,其实就是两个人的徒手对练。这种对练形式可以是单手,也可以是双手;步法上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活动的。至于外型上幅度大和幅度小没有本质区别。各种视频当中,太极拳家通过推手可以展示出一些神技,比如一触即飞,俗称“发人”。推手的这种神奇表现吸引了众多爱好者的眼球,这也是太极拳能够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我没有练过推手,刚学拳架不久,无法甄别推手神技的真伪。不过在观赏太极推手的过程中,产生了两个疑惑,一个涉及武术史;一个涉及技术本身。
 
在我看来,武术本质上就是以有效技击为核心构建的一个技术体系,至于这个技术体系依赖何种思想,不同拳种有不同的信念。无论如何,每个拳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这个技术体系是区别不同武术种类的关键。我这个外行来说,无需去关注很多复杂的行业术语,我只关心技术体系本身。武术之所以出现,不可能是出于健身养身的目的,更不可能是出于修仙的意图,武术的出现就是有效技击,说白了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代价击倒对手、保护自己。这就是武术的攻防。所以一种拳法是否好,只能按技击效率来评价,扯其他的都毫无意义。在古代徒手搏击和冷兵器对抗是常态,因而技击效率成为每个参与人存活的关键。如果武术不讲这个技击效率,就不可能发展起来。

在现存的世界武术种类中,如果粗略地划分,存在两个大的武术技术体系,一种是直线击打为主的技术体系,这种体系求快、求猛、求力,代表性的有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泰拳、以及我们的外家拳;另一种是曲线击打为主的技术体系,代表性的是柔术、我们的内家拳等等。从物理学上看,曲线击打的效率肯定低于直线击打的效率,因为曲线击打距离远、出拳慢、运行时间长、力不容易快速送达目标。但曲线击打的优势在于迂回形成杠杆,可以起到以弱胜强的功效。也就是说,曲线击打的技术体系能够摆脱对身体天赋和力量的依赖,从而让身体禀赋条件一般的人得以有机会成为技击高手。但由于曲线击打自身的缺陷,使得这种技术体系依赖精密灵活的身法和步伐配合才能实现高效率的技击,从而训练的难度大了很多、时间长了很多。这就是为何外家拳容易短期见效,而内家拳得长期修炼才能见效的原因。

 

 
太极拳是内家拳的代表,但太极拳的技击高手并不多,清末以来,能够称得上技击高手的太极拳家屈指可数,远比不上外家拳的,也远不如形意拳的。这是因为太极拳把曲线技击的技术体系发挥到了极致,所有的动作设计都在一个曲线上完成,每个动作的运动轨迹形成一个曲面,从而大大增加了技术难度。所以太极拳容易学会,但难成高手。这也可能是太极拳家后来绝大多数都转向养生教学的缘故。
 
 
可能是出于太极拳的自身弱点,早期的太极拳名家发明了一种独特的技击训练方法,这就是太极推手。这种推手在过去陈家沟被称为“擖手”或打手,从各种资料上看,推手主要练习太极八法,也就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基本技法。从技术上看,推手就是一种双人对练,所有拳种都有这种双人对练,所以就训练体系的外型设计上并无独特之处。但太极推手是要求参与练习的两个人必须在放松的前提下来实现技术动作,并且是有固定的技术动作,比如单手推就必须准确完成掤捋挤按四种技法,这种练习的动作内容、技术要求、技术路线、技术目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这就和一般的双人对练有了本质的区别。这是因为假如推手训练是标准化的,显然就不是以技击为目的,那么推手究竟训练什么?
 

 
从各种资料总结下来,推手的训练意图其实是指向技击的基础,也就是要完成一个曲线技击动作,首先不能硬碰硬,这就需要软接手,而软接手的前提是放松。仅仅通过拳架训练可以练习到放松,但这种放松是在没有对抗的前提下的放松,无论身体还是心理的准备都很单纯。推手训练增加了一个对手的干扰,此时类似一个实战模拟环境,只不过这个环境是一个比较静态,所谓比较静态就是说,其他条件都没有变化,只是其中某个环节变化了,比如掤导致的变化,那么针对这种变化,对方可以通过捋来化解。这种一来一往的反复练习就可以把单独某个技术环节熟练掌握。只有在增加了对手的干扰之后,自身做出放松的反应,才可能接近真实的实战过程中的放松反应。所以推手实际上就是一种模拟实战情景的放松训练。
 
 
其次,由于曲线技击需要后发先至,这就要求自身必须提前研判对手的攻击路线、力度、方向以及隐含的后续动作,而这种研判成功与否,取决于软接手之后的快速信息收集和分析,这就是太极拳里的听劲训练。听劲就是一个探知对手攻击信息的过程,这种听劲训练不可能通过拳架反复练习获得,只能通过对练获得。而其他拳种的训练形式基本上是以动作技击完成为目的,而太极推手不是,太极推手是以练习听劲为目的。所以两个人在练推手时,相互推来推去,看似很无聊,实际上是一种触觉训练,一旦触碰到对手,就可以获取攻击信息,从而研判出对手的攻击意图。也只有做到这点,才能实现后发先至。而仅仅有听劲还不够,太极推手还需要一个和听劲紧密关联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试劲。所谓试劲,就是当自身通过听劲研判出对手的技击意图和路线后,运用太极基本技法来完成一次技击。注意,这种技击并非实战中的技击,而是以完成一个标准技法为准,比如对手掤,我捋,就是一次听劲和试劲的完整训练。在太极推手视频中,往往可以看到一个师傅巧妙运用一个技法发人与丈外,这就是听劲和试劲的结果。反复练习,就可以掌握太极技击的基本技法。

 
 
可以看到,太极推手是在一个模拟实战环境中对基本技法和听劲试劲的比较静态练习,是一种技击基础的训练系统,也是太极拳从拳架走向实战的必要环节。早期太极拳家通过设计出太极推手,得以解决曲线技击的缺陷,从而大大提高了太极拳的技击效率。
 
 
太极拳的这种推手训练是独一无二的,至少从现有的资料看,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拳种存在这种练习方法。有人说,推手训练来自早期的枪术对练,这犯了逻辑上的错误。首先,在武术体系中,器械从来都是拳法的衍生品,而不是反过来。如果早期枪术训练就是推手训练的雏形,那么早期就应该已经有完整的推手训练。但迄今并不存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记载了对练形式,同样也不是推手训练,因为训练意图完全不同,技术形式也不同。其次,推手训练体系晚于戚继光的对练体系和吴爻的《手臂录》等所记载的枪术对练体系,所以逻辑上可以讲受到了这些体系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认为太极推手是这些对练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据此推断出太极推手毫无创新,就是对过去这些技术体系的照搬,就显得缺乏逻辑了。一种训练体系是不是有创新,需要看其核心思想和技术。
 
很显然,太极推手是为了实现曲线技击下的技击效率而设计出来的一套完整对练体系,而无论是戚继光还是吴爻等人的书中,都没有这种说法。假如我们认可太极推手是太极拳独有的对练技术体系,那么基本上也可以推断早期太极拳就是来自陈家拳。因为只有陈家拳才有这种技术体系。这是一种纯技术路线的推断。

 
 
不过由于太极推手仅仅是比较静态的练习方法,类似于科学研究中的实验室实验,距离实战环境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因而太极推手只能理解为对技击的基础技术的训练,而不能看作是技击训练。这有本质区别。这就好比让一个人站着不动,你去打他,很容易;而让一个人真的和你打架,这完全是两回事。太极推手功夫高的人,未必实战功夫高。这也是后来太极拳家屡屡被其他拳种质疑的地方。因为迄今大多数关于太极拳家神技的说法都来自推手发人,并非实战。特别是现在各种擂台赛多了,人们会发现,推手比赛变成了摔跤比赛,基本的太极技法荡然无存。由此可以看到推手和实战的根本区别。
 
太极推手可以训练太极的基本技击技术,但千万别把太极推手等同于实战。原因在于,在太极推手的练习当中,对手的技术路线是相对确定的,并不以击垮对手为目标,而是一种听劲和试劲而已。所谓的发人,只不过是在给定对手动作的前提下完成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只要完成准确,必然就能够出现神奇的效果。问题在于,实战过程中,对手的技术路线是完全不确定的,你根本无法瞬间实施一个合理的标准的技法。如果把推手的心态带入到实战中,肯定就会吃亏。所以传统太极拳训练需要在推手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散手训练,也就是增加对手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然后练习这种不确定性下的应对策略。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是一个本质的转变,现代人大多没有理解这种转变,错误地认为推手就是太极实战训练,这可能也是当下太极推手被神化和扭曲的根源。
 

 
王成老师注:
诚然,正如周业安先生所述,起初太极拳采用曲线打击技术体系训练的目的是,摆脱对身体天赋和力量的依赖,从而让身体禀赋条件一般的人得以有机会成为技击高手。它是在直线击技体系之上,采用曲线击技体系,弥补因身体禀赋条件的限制,提高人的击技潜能,它的这种先进训练体系,被其他门派所采用的,有的门派不但把推手形式直接照搬过去,还把推手理论原封不动抄录过去,由于人们对太极推手的广泛认可和普及,从而引发人们对太极推手的极大兴趣,也出现了对太极推手的过度解读。
 
正是由于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出现误解,过于追求曲线技术,把该体系过高地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忽视了直线击打的技术这个最基本基础,殊不知采用曲线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提高直线击打效果;正是由于对曲线技术的过度解读,太极拳几乎被变成了一个空中楼阁式的击技体系,其结果它根本不能体现出太极的原貌,造成了太极击技似乎就是推手的错误理念,所谓太极名家、大师们也只拿着推手说事,遇到实战就难以应付,只好扭头改谈养生教学了,原本养生、击技一体的太极,被他们变成了只能作为模糊锻炼的健身体操.
 
太极推手八法,是在击技中可能用到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基本技法,但是基本不能代替其他,也不是全部,踢打摔拿、戳拍勾挂等都是不能少的内容,没有这些其他内容,只谈掤捋挤按采挒肘八法,就是不完整、不完善技法,不是一个完整击技体系。
 
 
太极推手,从单手推、双手推无论是顺步还是拗步,正如周业安先生所总结的,其技术要求、技术路线、技术目标都是固定的标准化的,推手是一种模拟实战情景的放松训练。尽管推手达到散推阶段,也就是俗称的“乱采花”,双方可以任意进攻用招,随即应变的化解,但那也是一种接近实战的练习,与真正实战还有距离。
 
也正是人们错误的理解了推手的作用,从而导致太极怪相频出,所谓的凌空劲表演屡屡上演,并且一些占据太极主导地位的人士也陷入太极就是推手的错误意识中。可笑的是太极散打擂台,两个选手非得先搭手转上两圈,才能使用招法,这项规定有点玩笑,难道两人搏击,用得着转两圈手?难道练太极拳的就不能和练其他拳种的人交手吗?陈发科公曾将讲过: “两军交锋,阵前岂能先问对方练什么拳吗”? 看来对太极拳的正确认识还有待提高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