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网
传奇轶事
武学心法
王氏法则与太极剑
发布时间:2019-10-10 10:2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王氏法则在太极剑中的运用
窦汝辉(该文略有修改)
 
学习剑法,应该是在有武术基础后,并遵循剑术的基本要领,才能进行正确的学习和演练。
而太极剑只有体现出螺旋缠绕、舒展自然、刚柔相济的韵味,方能展现出太极丰富内涵。
太极大家王成先生的“王氏法则”,不仅在太极理论与散手实战领域独树一帜、理精法密,是研习陈式太极拳和散手技击的阶梯,同时也是太极剑训练的捷径。
就王成老师所传56式太极剑的练习,做以下简要说明。
 
一、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王氏法则。
王氏法则”主要内容
“王氏法则”是一套太极实战、技击训练的完整体系,其有五部分组成(详见王成太极论,山大出版社2015年版):
王氏第一法则——手肘肩法则。“手肘肩,住前钻;肩肘手,往后走”,即进攻时手领肘、肘领肩,各关节顺次打开、放长、发力;后撤时肩领肘、肘领手,顺次放松、弯曲、后退。一进一退间,井然有序、无论快慢,充分发挥每个关节的作用,前节不领、后节不动;进时手在先、退时手殿后。这一法则,同样适于腿部三节,在此不再详述。
 
王氏第二法则——螺旋缠丝法则。“太极是棚劲,动作走螺旋”,要求身体各部分都要做螺旋运动(自转),与公转相叠加,组成立圆螺旋缠丝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同第一法则相衔接,手肘肩、肩肘手都是一头先转,其余顺次旋转;一个动作正旋、反旋一次或多次,节节贯串,不可停顿。
 
王氏第三法则——步法法则。技击、实战时的身法和步法相结合,应符合球体运动的特点,做到随遇平衡:一是立身中正,百会、重心、支撑点在一条垂直线上;二是两腿虚实分明、重心尽量落于一脚,随攻防需要灵活转换;三是前进时支撑腿膝盖微屈,使身体重垂线略微超过支撑脚,借助动力矩及自身惯性平移,无须过多蹬地借力;四是后退时膝盖尽量直立,借自身重力的分力平行后退,重心尽量不起伏。
 
王氏第四法则——“大臂不动小臂动,小臂不动大臂动”法则。“大臂不动小臂动”是指以小臂以肘关节为轴抡转而肩关节放松,大臂贴肋基本不动,其多用于近战,引化缠拿、贴身击打;“小臂不动大臂动”是指以整条手臂以肩关节为轴抡转而肘关节基本保持伸直,其多用于远战,劈砸滚压、大开大合。该法则是手臂分节基础上的轴心旋转规则,手部小关节仍可细分。
 
王氏第五法则——遇力走圆法则。一是局部的遇力走圆,来力较小时,通过局部自转将对方拨动,然后进攻;二是全身的遇力走圆,来力较大时,在第一接触点棚住,后序关节转动引化来势,脚步迅速走圆,绕至其背势方向而发之。
 
(需掌握的要领,一是“剑把要活”,不能握死,握死则如关节硬化、固化,易起僵劲、运转不灵。二是)
 
二、“王氏法则”在剑术训练中的统领作用和具体实现
1、遵循“手肘肩”法则,重在实现节节贯穿、人剑合一。“器械是手臂的加长”,剑术练习中只要把剑化作手臂“肩、肘、手”三节之外的第四节,节节贯穿、收放有序,则人剑合一,运剑自如。
出剑时,无论是击、刺、格、洗,均应遵循“手、肘、肩”的出击顺序,手、肘、肩关节放松、顺次发力,力达剑身、力透剑尖。
收剑时,要按照“肩、肘、手”顺序,依次收回。
肩肘手、手肘肩的组合运用,可实现退中有进、动静结合,收放自如。
 
2、遵循“螺旋缠丝”法则,重在实现劲走螺旋、动作精准。“太极拳走的是圆,太极剑走的也是圆”,剑术动作是剑尖、剑身围绕身体进行的不同大小、方向的立圆、平圆运动,这些圆形运动轨迹是运用身体各部位的螺旋、缠绕,自转与公转的结合来实现的。身体各部位协调运动,从而形成直中有曲、曲中求直,劲走螺旋、动作精准的效果。
 
需注意的要领,
一是出剑、收剑时要旋腕转臂、旋臂收腕,避免直来直去、呆板僵硬;
 
二是在节奏和先后顺序上,不是整条手臂同时旋转或翻转,而是一头先动,其余部位顺次旋转。出剑时,手、肘、肩依次旋转把剑送出,剑带着手、肘、肩节节递进,螺旋出击;收剑时,肩先转,肘相随,手握剑跟着撤回。这样手臂包括腰身的旋转之力形之于剑,可使动作迅速、精准,劲力十足、浑厚潇洒。
 
三是遵循“步法”法则,重在实现剑转灵活、周身一家。“剑走轻灵”,靠的就是运剑过程中的身步协调、动态平衡。按照王氏步法法则,行剑过程中身体要重心平稳、转换灵活、虚实分明,脚下尽量保持一个支撑点,前进时高抬腿、轻落步,靠身体重心的前移和惯性自然移动;后退时,身体后撤平移,剑随身动、身随步转,无托无靠、飘然若仙。在剑术动作中,无论是闭门剑的虚步、哪吒探海的独立步、叶底藏花的盘步,还是野马跳涧、饿虎扑食的跳步,以及诸式之间的转换,均应遵循王氏步法原则的球体运动规律。而左右截腕、拨草寻蛇、鹞子翻身、灵猫捕鼠等式,必须遵循步法原则以实现身体重心的快速移动和转换,才能做到周身一家、剑到劲到。
 
四是遵循“第四法则”,重在实现远战近攻、刚柔相济。“大臂不动小臂动,小臂不动大臂动”在于合理确定远战、近攻不同条件下,手臂各部位的运动节奏、先后顺序、力点支点、圆心力臂,细致区分出“动与不动、先动后动;转与不转,先转后转”的条件与时机,“宜动则动、宜转则转,动转结合、动静结合”,随机随势而变,形成剑术运动中“劲与巧、刚与柔、开与合”的有机结合,展现出技击的价值与魅力。在具体应用中,“小臂不动大臂动”主要是发挥肩部的力量,以肩部的旋转带动整条手臂的抡转,多用于劈、斩等大开大合的动作,如“黑熊翻背、鹞子翻身”的手臂动作;而“大臂不动小臂动”是肩关节放松,以肘为轴的小臂动作,较典型的是“凤凰点头”的点头动作,就是右臂内旋翻转结合“手、肘、肩”为要领的击刺;而“灵猫捕鼠”一式,是该法则两部分的组合应用并配以腰跨、手臂的螺旋。
 
五是遵循“遇力走圆”法则,重在实现不丢不顶、沾连粘随。剑术练习是模拟实战动作,应做到无人若有人,以“遇力走圆”原理,体会剑术动作中攻、防转换的时机、要领和实现方式,这样才能识得剑中真味,不至于空练、瞎练,流于形式和浮华。一是局部的遇力走圆,主要是王氏一、四法则的组合应用,在剑术基本动作的绞剑、粘剑中体现较多,要点在于贴住对手的剑旋转,借力引化;再如“展翅点头”一式,则是下击遇力顺势旋臂翻腕上刺的动作。二是全身的遇力走圆,是王氏一、三、四法则的组合应用,如“鹰熊斗智”包含了左格、右档、上引、下刺,伴随身法、步法的转换,其技击意义在于剑术对决中遇力走圆,变换不同方位、手法,来达到不丢不顶、因敌变化的效果。在整套陈式五十六式剑法中,遇力走圆的动作比比皆是,其要旨就在于避实就虚、沾连粘随。
 
具体训练方法、步骤
(一)剑术基本功练习。
剑花。基本动作是右手持剑,前后、左右、上下随身旋转,剑行轨迹是一个立圆的8字。动作要领,一是上行、前行时手、肘、肩螺旋旋转、节节打开、顺次运行;下行、后行时,按肩、肘、手的顺序运行。二是重心虚实转换,落到一条支撑腿上。三是在运行中,以剑尖的轨迹为圆周走立圆;四是不同时机分别以肩、肘为轴划圈,体会王氏第四法则。待剑花练得圆转如意后,就可转为绞剑练习。
 
绞剑。基本动作是伸臂右手持剑,以手、肘、肩为轴平剑立体划圆,圈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由正转逆、由逆转正,反复转变。动作要领,一是绞剑要以手、肘、肩和肩、肘、手顺次、先后旋转,在前进后退中将剑绞圆;二是关节放松、不僵;三是螺旋缠丝、公转与自转结合;四是劲力要由腰、身而形于臂、手,上下相随,不能孤立的转动手臂。等绞剑练到轻松、随意、自然,再熟悉击、刺等基本剑术动作后,就可以转为剑术单式练习。
 
(二)剑术单式练习。
1、落花式。
2、闭门剑。
3、左右截腕。
4、斜飞式。
 
(三)分类组合练习
1、探海类。
2、灵猫捕鼠。
3、鹞子翻身
 
(四)套路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