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网
太极学苑
太极学苑
王成太极论-上
发布时间:2012-06-08 10:2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王成太极论-上
王成
 
 
 
目录
序言
第一章:什么是太极
1.  太极的源流与形成
2.  什么是太极
3.  太极与八卦、五行的关系
4.  太极理论与道教
第二章:什么是太极拳
1.  太极是太极拳的指导理论
2.  太极拳的健身防身作用
3.  我们练习的是太极拳吗
4.  什么是太极拳的正宗
5. 为什么要仔细研习传统套路与技法,
第三章: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
一.太极推手
1)单推手,2)双推手3)活步推手 4)推手的目的
二.太极散手:特点与表现形式
第四章:太极器械
1.短兵器
2.长兵器
第五章:如何练习太极拳
1.学懂礼仪,尊师重道传递薪火
2.周身放松,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2.浑圆雄厚,堂堂正正为人光明
3.飘逸美观,追求完美和悦生活
4 动作连绵,有始有终处事圆满
5心悦神奕,健康心身享乐人生。
 
第六章: 太极拳的评估体系
一:射线总图:
二:养生射线图:
三:技击射线图:
四:理论射线图
 
 太极的最高境界
第八章:如何传授太极拳
第九章:太极拳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1.现状
2.未来发展方向
序言
 
太极拳自问世以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亦有云2000年者,1000年者,云山雾罩不能落实者不少),流派甚多,习人甚广,有关论著秘籍比比皆是,汗牛充栋。然细细品及,所谓的口诀秘谱大多是对某一技法和招式的个人体会,无一能够全面完整阐述太极拳的内容体系。系统论述太极拳的专著迄今尚无,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是秘不传人?还是本身缺失? 是年代久远?还是伪托神怪不够灵异?种种疑问,实乃费人所思。
然从理论到健身,从技击到修身益智,较能完整、全面阐发太极之妙者,唯陈氏太极传人陈鑫先生所作《陈氏太极拳图说》。可惜完整稿件遗失,现存太极图说之书只是残稿,部分章节乃后人补作、补添。虽为珍品佳作,恐亦未能阐陈鑫先生之本意,或与陈鑫先生之原意恐亦有差距。在形式或内涵上难免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理有未尽之憾。
一个成熟的艺术或文化、工艺作品,必有一套完整成熟的体系,包括理论、实作,从指导思想到训练方法都是完整系统,习者能按这套理论明白自己所处的阶段,明知自己的缺陷不足,并能自我修正弥补,这样的体系才是一个完整成熟的艺术(技术)体系。知来龙去脉,清本求源方能继承发展(这里所说清本求源是指理法,而非编造玄虚,找个不存在的祖师頂膜瞎拜)。太极文化源远流长,梳理精墨,缀玉成器,太极方可光彩万世。余习武多年,兼爱经书诗文,揣做《太极论》,意为抛砖,为别于他论,故冠以王成,非狂妄之举,实乃易纳斧正之言尔。
 
 
第一章.什么是太极
一.太极的源流与形成:
太极是中国的哲学理论,太极理论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
河南巩义县与温县相邻,是混水(黄河)和洛水的交汇处,伏羲在此伏看河水,思索事物演化道理,演化出八卦。后,神农氏(炎帝)做“连山”卦;轩辕氏(黄帝)做“归藏”卦;周文王演做复卦;孔子做十翼各自阐发自己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从伏羲做八卦,神农氏(炎帝)做“连山”卦,顸轩氏(黄帝)做“归藏”卦,周文王演做复卦,孔子做十翼,无不是按照这个哲学思想,对是世间万物进行归纳解释。这个理论从中国氏族社会开始,到中国的宋明朝代,发展到及至,形成完整系统的体系。但是由于受文化普及的限制和太极理论的叙述烦琐。能够掌握理解太极理论的人很少,只是限制于仕大夫阶层。听济南老辈人说,国民党将领胡宗南为请教易经大师刘子衡先生,舍弃随从车马,步行登门求教。足见重视程度,也给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估计现在80-90岁的人们还能有印象。
 
太极这个哲学思想由于它的深奥,也是由于它的表示方法与现代的认识的隔膜,致使好多人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它就象一个可触而不可即的神秘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周围。中国的宗教,民俗、艺术、古代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算学、乐律、军事学等)、衣食住行、娱乐、婚配、生育、生产活动等等,无不与这个神秘的文化发生关系,人们对这个神秘的东西怀者敬畏和好奇。用这个哲学思想做指导的拳术---太极拳,由于它的健身和技击高度统一结合的神奇作用,力学和生理学巧妙配合也给人们一个向往的空间,同时也带有神秘色彩。
从清朝末年以来,由于太极拳的神秘面目逐渐在人们的面前呈现出来,它的健身与技击高度和谐及完美结合给人们一个崭新的理念,人们对太极有着极大的关注向往。这个巨大的需求也促使着一些追逐名利者,改头换面,伪做太极,欺骗人们以获得自己的私利。这个时期也是社会动荡时期,每逢社会大的动荡,必定有鬼怪邪祟,乌烟瘴气。从而,对太极拳的神怪附会,臆想猜度,谎话流言纷纷涌现,争先恐后的编个虎皮树大旗,骗人骗己。给人们造成了混乱,同时也把自己搞的难圆其说,漏洞百出。给太极拳造成不利影响。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同时也说明太极拳的优秀,因为假冒制品都是仿冒好的商品,不好的东西不会有许许多多的假冒货,武松打虎受到人们赞扬,如果打的是小猫,就不会有人津津乐道地传扬了。
由于这些人都不明白太极的道理,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太极拳的内意。本末倒置,源支不分,故而有些人逮着正宗不正宗的归属口战不休。
 
什么是太极?首先我们须知道什么是太极,知道了太极,就可解释所遇到的这些问题。
二.什么是太极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太极,知道什么是太极,知道了太极,就可解释所遇到的问题,
太极是道,是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的道理。
庄子最早提出太极一词,说正副无限大的对立统一体就是太极。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夫道…..在太极之先日 ,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易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者,大也,非常之意;极,指尽头,极点,无限之意;既是,两正负无限大。
《易辞》之中的“太极”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指原始宇宙;简而言之,天地混沌未开辟之前的状态,就是太极。自系辞之后,太极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
南宋朱熹在太极学说上,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太极理论,
他提出“太极,理也;”[太极图注]
“总天下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极无方所、无形体、无地位可顿放”[《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太极之有动静,是天命之流行也。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著《太极图说》,提出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说,他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木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化生万物,万物生生变化无穷焉。”
 
清.陈长兴“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太极拳十大要论,《一理.第一》清.陈长兴]
 
清.王宗岳“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虽变化万千,而理唯一贯。--------”[太极拳论,清.王宗岳]
从先哲的论述中,我们可得知;太极是万事万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太极是中国古典哲学理论。而把这种理论用于指导拳术练习的拳术就是太极拳。
这里我们知道了,太极是变化的道理。
 
三.太极与八卦、五行的关系:
太极是事物变化的道理,五行是进行变化的事物或物质,变化道理的体现物,也就是谁要发生变化。八卦是事物变化的方位即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说它表示在什麽方向,什麽地点发上变化。理、物体和方位(时间空间)三者构成了世间万物的发展变化。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
中国古代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是原始物质,而这些原始物质生成万物。中国西周末年的史伯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国语”“郑语”)
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是指方位(空间和时间);
文王八卦---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南,艮东北。
伏羲八卦---先天八卦:离东,坎西,乾南,坤北,巽西南,艮西北,震东北,兑东南。
先天八卦着眼于静态的宇宙体,后天八卦着眼于天地万物的运行用事。
八卦即配八方也配四时。关于八卦与四时的关系,汉代人有爻辰和卦气之说。
所谓爻辰就是用重卦的爻与地支(也即与月份)相配。一个重爻有六个爻,而每一爻又有阴阳两种可能,六爻共有12种可能,既六阴爻,六阳爻;正好配12个月。
“卦气”说是用“震”、“离”、“兑”、“坎四卦分别配四季。“震”主春,“离”主夏,“兑”主秋,“坎”主冬,然后再以每卦的一爻主一节气。每卦六爻,四卦共24爻,主一年二十四节气。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五行是指物质,八卦是指时间和方位(时间和空间)。
当具体的事变化确定后,八卦综合了理,物质和方位(时间和空间)的内容又可代表具体的物质和事物。如: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作为人体的象征:乾为头、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这就是我们的古人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表现方式。它的烦琐和复杂给人们尤其是现代人的理解造成困惑。很多人给搞的不知所云,望而却步。
 
四:太极理论和道教
正如上面所述,太极理论是从中国氏族社会萌生,逐渐在历史的长河里完善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人的一种世界观。人们用这种世界观来对待处理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事物,宗教,民俗、艺术、古代科技、(天文、历法、医学、算学、乐律、军事学等)、衣食住行、娱乐、婚配、生育、生产活动等等。
而中国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一种宗教,源于古代的巫术和方术,一般认为定型与东汉顺帝年间(125-144),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标志,东汉的张角创立太平道,两者为道教的早期两大流派,为农民起义的旗帜;早期道教信奉的主要经典,<老子五千文〉和《太平经》。
到两晋时,该教吸收玄学作为自己的理论;东晋葛洪整理并阐述以往的神仙方术理论,撰写《抱朴子内篇》,对后来道教形成丹鼎一派有较大影响。
东晋《五斗米教》改为《天师道》。
南北朝时,北魏崇山道士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制定乐章颂戒新法,得到魏太武帝的赞助,创立《新天师道》,流传长江以北,又称《北天师道》;
在南北朝宋,庐山道士张修静整理三纲经书,编著斋戒仪范,使道教的礼仪基本完备,他创建的一派称《南天师道》。
唐宋时期道教大盛,因为唐代皇帝李氏家族有外族血统,找个名人认宗,可以平息天下不平,也可以抬高自己的门第,便硬与李老君攀亲续谱,让1000年前的老子作了他家的老祖宗,并封其为“玄元皇帝”道教基本成了国教,盛极一时。唐宋时期南北天师道与上清,净土,灵宝等宗派并立,后逐渐合流,至元代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道”中。
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牟平)创立以修炼为主的全真教,王重阳的徒弟邱处机见重于成吉思汗,该派在元代盛极一时。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明清代以后道教较前为衰。
从修炼方法上分,有丹鼎,符箓两派。前者主张情景修炼,可以归本还原,与道合一,成为神仙;后者相信斋醮,符,禁咒可以让禳灾求福,役使鬼神。大抵北派偏重于丹鼎,南派偏重于符箓。
太极理论与道教的理论有重合的地方,但是使用太极理论的人不一定是道教教徒,也不一定是道家人物,孔子,朱熹等人对中国太极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承前启后和完整系统的作用,但他们都不是道教徒和道家人物。他们是儒家代表人物。中医使用太极理论进行医病,你不能说中医就是道教徒,或是道家人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娱乐、婚配、生育、生产等活动中,利用太极理论的世界观,你也不会说他是道教徒,有可能他们还信佛呢。
由此可见,太极理论是中国哲学思想,是人们感知问题,处理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两者在某些方面有重合,但绝不能混为一谈。也不会一说起太极理论,就会联想到穿着八卦衣,拿着佛尘画符念咒的道士。
 
同样利用太极理论的拳术---太极拳也与道教无多大关系,只是在某些地方有重合,中国的文化都或多或少和道教,佛教儒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文化都不能说是归属道教,佛教或儒教。
 
第二章:什么是中国太极拳:
 
一.太极理论是太极拳的指导理论
用中国哲学思想太极理论为依据的中国武术的表现形式就是太极功夫,表现的拳术就是太极拳术。
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与巩义县只有一河之隔,太极理论的影响,深深启迪着专注武术研究的人们,深厚文化沉淀,为太极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地理的优势也为太极拳的出现提供了必然保证,宋明时期,是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华夏文明的中国历史最高水平,也是当时世界文明的顶峰,从伏羲到周文王,到宋明的完整形成的太极理论,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也影响着人们对武术和养生的再认识。
 “理根太极,故名曰太极拳”[陈鑫语]
太极拳,它是在其他武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不同于以往工夫的一种新的功夫,拳术。它的着法、理论明显有着其他武术和古代养生术的痕迹,这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出。但它利用东方哲学思想---太极理论贯穿整个武术体系,并把它作为追求的目标、方向、和最高境界。作为修身习武的指导思想,追求心与意、外与内、力与气、力量与技巧、修和练、健身与技击、内在精神与肢体外型、处世与做人高度的统一。它的表现形式、修炼方法、明显不同于过去的功夫和养生术,它把武术和养生高度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武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二.太极拳的健身防身作用
1.       武术和养生高度和谐的结合
太极是武术的一种高级形式,他包括了全部的武术内容---摔、打、踢、拿;只是更注重保护自己,巧妙合理的运用着法。有力时尚力,无力尚巧;达到最佳效果。
庄子曾说过,一个修炼多年达到高层次的人,被老虎吃了,修也白修了,练也白练了。
太极它不仅修炼内功,也能抵御外来的突发事件,包括对精神和身体的外力突袭,打击。所以它即用以健身也用于技击。
太极也是养生术的一种高级形式,它结合呼吸吐纳,参照黄庭内景,导引养生;强调性命双修,健身修身。作到提高自身免疫力,自我内身修补;作好处世为人。他的养身价值实实在在,无半点玄虚鬼话。深受人们所喜爱。这也是他独步走向世界并被世界所接受的主要原因。
过去一些追求出功夫的拳师,往往功夫未练成,身体却受伤,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割裂了练与养的统一,当然太极拳师如果没能参悟透太极的真谛,不注意练与养的统一,同样会降低健身效果,甚至造成伤害,但这并不是太极拳的问题,而是练拳者本身的理解问题。练太极拳的人不一定就懂得太极拳,知道太极内涵。所以练太极拳也有这种情况,也不足为奇如,没有这种情况那就不是太极了。
另外人的寿命和身体状况还有要参看个人的遗传基因,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因素,所以比较只是多寡的比较,同等情况下的比较,。一个食不果腹的苦力不会赶上衣食无忧的先生,他们是不能比的。总体来说太极健身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不然他不会作为中国瑰宝被世界人们所接受。
我到外地观摩一个太极拳比赛,一个获过奖,也出过光盘的女士,对我说XX式的套路,尽管这个套路她得了奖,可是有个动作,做了后会膝盖痛,教给别人也出现这种情况,她示范了一下,我不便评价,只是建议,如果是为健身,动作可以随意点,教人的时候也不要要求太严,要是比赛时,可以偶尔作个规范动作。其实这种现象很多,好多的人练习太极套路出现腿痛,膝盖和踝关节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也值得所谓的“太极大师”们反思,我们的理念,和动作是否合乎太极道理,合乎人的生理结构,合乎中国的养生方法???
2.       刚柔相济,是太极理论的最完善体现
从太极拳的套路编排上,也可以看出古人的独居匠心,一路为柔慢缓和,二路刚猛快捷,快和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完全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太极理论。
缓慢的呼吸对养生有好处,古代行气玉佩上写着“则深,则沉,则细,则匀”说明古代人认识到了深呼吸作用,现在提倡的有氧运动,与太极拳的慢练缓动相吻合,说明古老的文明也同时是最新健康理念。
在健身上我们都习惯接受慢练可以养生,保健;提到快练有人就会说,“不行,那是年轻人练的,打仗用的。”其实适当的发力快练对健身有着很好的作用,我们知道人的血管象河流一样缓缓的给人们提供养分,把废物排除体外。常年的废物淤积可以使河流部分淤积,我们的血管也是在血管壁上沉积着血脂等废物,影响着我们的肌体健康,河流淤积我们可以用急流冲刷河流来保持他的通畅,这在水利上叫做冲刷作用;人体的冲刷作用呢,则是通过心脏的急促供血来实现的,激烈快速的动作可以让心脏提供急促供血,对人的血管进行清理,从而达到健身目的,所以说刚快的练习对健身有很重要的作用。当然动作的次数和力度要适当。
 
而通过现在医学我们得知,我们的呼吸通过鼻毛的过滤使吸入体内空气得到净化,可是仍有部分脏物随着呼吸进入我们的气管,导致有时早上,我们咳出黑痰,急促的呼吸可以使脏物从气管里排出体外。适当有些急促的呼吸对肺部和气管都有好处,除对呼吸道、肺部、心肌肉进行锻炼外,还能排除呼吸道的废物,而这些急促呼吸是通过一些快速发力的动作得以实现的。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刚柔练习在健身上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在技击自卫防身上,快速运动能够提高人们的反映能力、力量 和速度等来防卫外来突发事件。尽管有时候说“以慢制快”但是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快永远能制住慢。火枪能打败冷兵器,就是火枪比大刀长矛快。近代的鸦片战争,我们的慢武器就是败在了快武器的手里。我对太极拳曾总结为:
只柔无刚假太极,只刚无柔非太极,刚柔相济真太极。
现在还有一些人不加分析地叫喊“以慢制快,以无力克有力”,把太极拳说的邪邪忽忽,欺人害己。
 
三.. 我们练习的太极拳套路是太极吗?
我们所有练习的套路,它既是太极,又不是太极,它是我们通过模拟套路来掌握太极内涵的一种方式。这就和写字描红一样,描红是为了写好字,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练习套路是为掌握太极,套路有用,但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陈鑫先生讲“脱规矩而不离规矩”脱的是形式,不离的是理法。太极的理法是万事万物的理法,合乎处世为人道理的是太极,合乎武术技击道理的是太极,那麽我们可以说只要合理的就是太极,在武术上以力取胜是太极,以巧取胜也是太极。大克小,小克大;强制弱,弱制强;长制短,短制长;任何合理的方法、着法都是太极。
清末、民国初期,附会强牵之风盛行,这个时期也是社会动荡时期,每逢社会大的动荡,必定有鬼怪邪祟,乌烟瘴气。从而,对太极拳的神怪附会,臆想猜度,谎话流言纷纷涌现,太极拳陷入了怪圈,由于对以柔克刚的错误理解,好多人不敢提力量,如果强调力量怕人家说不是太极;
由于对以慢致快的错误理解,不敢讲速度,怕人家说不是太极;死抱着慢致快错误理念,在那骗己骗人;冷兵器就是速度慢才被火兵器代替,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明白。
不敢踢腿冲拳怕人家说是硬拳;不敢用摔法怕人家说是摔跤,不敢用拿法怕人家说是擒拿
这也怕那也怕,见天在那里摸呀摸,说是找劲,找了几十年,嘴巴说的头头是道,一到实战就跑;
其实只要是合理的慢、合理的快,合理的刚,合理的柔就是真正的太极。不用怕人家说这说那。
曾见到一刊物,某所谓大师言“太极拳,一动手,不是摔就是拿”,我们知道任何武术都包括摔打踢拿等内容,难道太极摔拿就不行吗?你管是甚麽,打倒你就是好着法,打个喷嚏吓倒你或吓死你也是好着法。只要制敌,任何着法都是合理的,可用的,都是太极;难道非打你个鼻青脸钟,混身是血才行?简直是昏聩荒谬。
 
四. 什么是正宗?
知道了什么是太极的道理,我们可以说只要合乎太极理论的都是正宗;太极拳流派甚多,而理为太极理论,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通过形式来掌握理法。
知道了什么是太极的道理,我们就不会死缠着谁是正宗,谁是嫡系,挣个不休,面红耳赤;为争正宗有人不惜篡改原来拳的名称向杜撰的邪说靠拢,何苦来,把这时间用来研究拳理拳法不是更好吗?你杜撰的老祖宗、老仙老鬼,再好也是别人的,与你有什么干系吗,武术是功夫,不是金钱;金钱,老子留下你拿来就可以花,功夫是自己练的,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需自己体会掌握。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不就是说过“我祖上比你阔多了”,可能是祖上阔,你现在不还是吃不上饭吗,说这个有用吗?
任何想制造鬼怪奇论的多是些没本事的人,对自己不自信的人;编个邪说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拿虎皮做大旗,别有用心;想抹点仙气怪气吓唬别人,达到自己私利目的。
经常有人说我和老师多麽一样一样,这有什么荣耀的,顶多你只是个复印件,离原件差远了,说明你没出息,老师有你这样的学生得大哭一场不可,一代不如一代吗。有人以模仿为美,曾见一刊物,云某某和姑娘学的,因女人小脚,所以某某动作有些女人扭捏像,说这话的人本身就糊涂脑袋,一个宗师必有过人之处,必有心得,必有个人风格,决不会模仿小脚女人蹒跚行路,必有与老师不一样的东西,只有继承发扬的人才能立住脚,才能是宗师;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由此断定该拳师决不会学于大姑娘,如果真学大姑娘扭捏像,也决不会能流传到现在。完全模仿的拳师必是无庸之辈,不能继承衣钵,发扬光大,必是自生自灭,早早退出舞台,被历史所湮灭。
我们要掌握的是练习方法、道理,不是要你模仿老师擦鼻子、捶背咳嗦,更不能以次为荣。武禹襄学于陈清平月余,掌握了太极拳理法,调教出杨班侯武术高手,写出非常珍贵的太极体会,惠与后人。他没有模仿杨露蝉,也没模仿陈清平;只是用理法指导拳术练习,掌握了太极理法,成了一代宗师。
孙录堂学于郝为真,时间也不长,他的拳与郝为真也不一样,独成一家,开派孙式太极拳。为一代宗师。
由此看来任何合乎太极理论的都是正宗,无论姓氏、着法、套路如何不同。任何合理的动作、形式都是太极,都是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