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学苑
读通顾留磬
读通顾留磬
当今太极拳运动如火如荼,太极拳诸多益处得到世人认同,太极拳强烈的技击渐次得到显现,以此内涵的太极文化逐步得到世人的共识,于是乎,各类太极拳书籍层出不穷,但曲解杜臆甚多;各级太极拳“大师”蜂涌沓来,但真伪难辩;各种太极拳嫡传、正宗摩肩接踵,但鱼目混珠。笔者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也许这就是社会转型期必须付出的社会成本吧。按太极拳技理,阴阳互为其根,适时转化,太极拳界表现的“真伪”、“鱼目”不正是阴阳之理吗?只不过是阳盛还是阴盛,不敢妄断。但有一点笔者可以作为,力促其向阳转化。也就是对理解太极拳原义、明辩事实真伪、追求太极拳真谛摇旗呐喊。笔者首先要呐喊的是读懂陈鑫1933年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读通顾留磬、沈家桢1963年的《陈氏太极拳》。
陈鑫(1849—1929),清末民初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太极拳第八世传人,陈氏太极拳技理集大成者,其著作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扫武术界保守私密,概不外传之弊,向世人拱手捧出家传太极拳理法精髓,使世人豁然开朗,得见太极拳本来面目。
顾留磬(1908—1990),闻名遐迩的现代太极拳专家、太极理论家。其1963年与沈家桢合著的《陈氏太极拳》,根据陈氏后人,一代太极宗师陈发科及子陈照奎的拳架及家传拳理,高度总结、诠释、系统介绍了陈氏太极拳,为世人留下陈氏太极拳鲜活的现代资料。
《陈氏太极拳图说》用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精(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逐势详解着法、运劲之规矩。该书扬扬洒洒近30万字,图文并茂,技理交融,是第一本全面阐述太极拳理论及其拳势的古典书籍。然,陈鑫系清末贡生,语言多用文言句,加之又用古人易经及经络引证,给当代人带来阅读的不便。但正是如此,我们才能感受到太极拳的奥妙,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实说,《陈氏太极拳图说》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一是古文基础问题,二是古老的易经和经络学问题,三是太极拳功夫问题。不会太极拳但想学太极拳者看此书,云山雾罩;已会太极拳但功夫浅薄者看此书,懵懵懂懂;就是功夫较深者看此书若因文化水平一般仅也一知半解。因此,读懂该书,既要有较深厚的太极拳功夫,更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准。
要读懂《陈氏太极拳图说》,首先要对该书有一基本和全面的了解。此书写于1908年,完稿于1919年,历经12年寒暑,可以说耗尽陈鑫毕生心血。此书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1933年出版时由其后人议定现名。由此可见,陈鑫并没有给家传的太极拳冠以“陈氏”二字,她就是世间流传已久的太极拳。陈鑫写书的时期正是太极拳发展时期,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李亦畲、郝为真等活跃在太极拳界。陈鑫为彰明家学,保持真传(正宗),竭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不使“先大人六十年之攻苦,庶不至湮没不彰也,亦不至以祖宗十六世之家传,至我身而断绝也。”同时,“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自序)。这就是陈鑫写书的目的所在。
该书从太极图形入手,引出“河图”、“洛书”;导出易经、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及一百二十八卦之理;推出阴阳消长盈虚之义;指出太极拳缠丝精之核,十二经络之证。陈鑫为了使读者理解、读懂太极拳技理,绘制了大量图谱。卷首中以易经说拳理的有42幅图谱,引证经络的有19幅图谱,并撰《太极拳经谱》等文论11篇。足见苦巨匠心。这些构成了陈鑫家传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逐势详解64势动作时,也不时就势说义,就势论理,常妙论迭出、画龙点睛;继而以口诀、俚语、长短句点明旨要,言简意赅、拍案称绝。
笔者常常绱徉于陈鑫古拳论中,既为易经之理说拳理的奥诘而苦思冥想,又为就势阐述理法的精妙而豁然开怀。比如,在阐解了第一势“金刚捣碓”动作运行后说,“自初势至末势,所图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而后可以言拳。可见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触处皆拳,非世之以拳为拳者比也。此是终身不尽之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段话告戒我们,太极拳是有形的,要练成无形的浑身到处都是拳(是乃“触处”二字的妙用),就要向“心机”努力。对于太极拳,不是世人简单的就拳学拳、就拳论拳,而是穷其一生学不尽的艺术啊。知道练拳艰辛的道理不难,难的是知艰辛而一辈子坚持修练下去。你看,多么精辟!再比如,其后的太极总论,“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这就是著名的太极拳五层功夫论,以口诀的形式显要出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妙哉!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问世,当时在武林同仁及各界引起很大震动,得到极高的评价,“本易羲之奥旨,循生理之穴脉,解每势之妙用,指入门之诀窍,举六百年来陈氏名哲苦心研究之结果,慨然笔之于书而无所隐,一洗家拳不传之故习”,实为“拳坛理论之丰碑,武林修学之经典”。可以说《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太极拳界划时代的巨作,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顾留磬、沈家桢的《陈氏太极拳》一书,是以现代人眼光、角度全面总结和系统介绍陈氏太极拳颇具权威性的著作,多次再版,并作为优秀武术图书收入于大型《中华武术文库》丛书之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该书的一、二路拳架是太极拳一代宗师,人称“太极一人”的陈氏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晚年所定,以故该书一路拳架图形系根据陈发科子、一代大师陈照奎演练所绘制,二路炮捶拳架图形则是根据陈发科演练所绘制。可以说,这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太极拳,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人超出其左右。这就是这本著作的权威性所在!
《陈氏太极拳》分为五章40节计16.2万字,她的重点是第二、三章“陈氏太极拳一、二路图解”。在这二章中,我们不仅可以根据文字,更可以根据陈发科、陈照奎父子演练之图形窥视嫡传、正宗陈氏太极拳原貌。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作者经深入研究总结了陈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32要点,第一次用现代思想、现代语言科学诠释太极拳,使人们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太极拳的认识。这八大特点是:
1、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2、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3、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4、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5、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穿运动
6、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7、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8、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不仅如此,为了使读者方便从古典太极拳理论中获取营养,根据《陈氏太极拳图说》有些技理散于各势着法中的特点,顾留磬下功夫专门进行整理归纳。
★ 将太极拳原理归于13类:
心静身正、以意运气; 开合虚实、呼吸自然; 轻灵圆转、中气贯足;
缠绕运动、舒畅经络; 上下相随、内外结合; 着着贯穿、势势相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运柔成刚、刚柔相济;
先慢后快、快而复慢; 窜奔跳跃、忽上忽下; 刚柔俱泯、一片神行‘
培养本元、勤学苦练。
★ 将太极拳对身体各部的要求归于19目:
头、眼、耳、鼻与口、项、手、拳、腹、腰、脊与背、裆与臀、足、骨节、
顶、肩、肘、胸、胯、膝。
★ 将太极拳擖手(推手)的拳论归类汇编4项:
擖手论集录;擖手十六目;擖手三十六病;擖手歌二首。
顾留磬通过对太极拳不同内容要求的整理、汇编、归类,使读者便于集中学习,分类查找、对号入座,大大提高了对古典太极拳技理的认识和修练太极拳的效率。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正是阅读、学习、参照了此书,很快掌握了太极拳或者提高了太极拳水平。
笔者虽然认为这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太极拳的著作,但仍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独缺技击部分,即着法的拆解和运用。
笔者竭力推崇、呐喊读懂、读通《陈氏太极拳图说》和《陈氏太极拳》,不仅因为她们是古典和现代第一部全面介绍、系统阐述太极拳的书籍,更因为她们的内容正宗、嫡传。“全面、系统、正宗、嫡传”构成了这两部书的权威性、可靠性!
通过阅读、比较、分析,笔者以为,《陈氏太极拳图说》与《陈氏太极拳》虽相隔30年(如按完稿时的1919算相隔44年),却一脉相承,《陈氏太极拳》是对《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难得的太极拳书籍的姊妹篇。在当前泥沙俱下、物欲横流社会变革期间,欲寻得太极拳真谛,一定先要读懂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读通顾留磬的《陈氏太极拳》!
当今太极拳运动如火如荼,太极拳诸多益处得到世人认同,太极拳强烈的技击渐次得到显现,以此内涵的太极文化逐步得到世人的共识,于是乎,各类太极拳书籍层出不穷,但曲解杜臆甚多;各级太极拳“大师”蜂涌沓来,但真伪难辩;各种太极拳嫡传、正宗摩肩接踵,但鱼目混珠。笔者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也许这就是社会转型期必须付出的社会成本吧。按太极拳技理,阴阳互为其根,适时转化,太极拳界表现的“真伪”、“鱼目”不正是阴阳之理吗?只不过是阳盛还是阴盛,不敢妄断。但有一点笔者可以作为,力促其向阳转化。也就是对理解太极拳原义、明辩事实真伪、追求太极拳真谛摇旗呐喊。笔者首先要呐喊的是读懂陈鑫1933年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读通顾留磬、沈家桢1963年的《陈氏太极拳》。
陈鑫(1849—1929),清末民初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太极拳第八世传人,陈氏太极拳技理集大成者,其著作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扫武术界保守私密,概不外传之弊,向世人拱手捧出家传太极拳理法精髓,使世人豁然开朗,得见太极拳本来面目。
顾留磬(1908—1990),闻名遐迩的现代太极拳专家、太极理论家。其1963年与沈家桢合著的《陈氏太极拳》,根据陈氏后人,一代太极宗师陈发科及子陈照奎的拳架及家传拳理,高度总结、诠释、系统介绍了陈氏太极拳,为世人留下陈氏太极拳鲜活的现代资料。
《陈氏太极拳图说》用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精(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逐势详解着法、运劲之规矩。该书扬扬洒洒近30万字,图文并茂,技理交融,是第一本全面阐述太极拳理论及其拳势的古典书籍。然,陈鑫系清末贡生,语言多用文言句,加之又用古人易经及经络引证,给当代人带来阅读的不便。但正是如此,我们才能感受到太极拳的奥妙,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实说,《陈氏太极拳图说》不是一本好读的书,一是古文基础问题,二是古老的易经和经络学问题,三是太极拳功夫问题。不会太极拳但想学太极拳者看此书,云山雾罩;已会太极拳但功夫浅薄者看此书,懵懵懂懂;就是功夫较深者看此书若因文化水平一般仅也一知半解。因此,读懂该书,既要有较深厚的太极拳功夫,更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准。
要读懂《陈氏太极拳图说》,首先要对该书有一基本和全面的了解。此书写于1908年,完稿于1919年,历经12年寒暑,可以说耗尽陈鑫毕生心血。此书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1933年出版时由其后人议定现名。由此可见,陈鑫并没有给家传的太极拳冠以“陈氏”二字,她就是世间流传已久的太极拳。陈鑫写书的时期正是太极拳发展时期,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李亦畲、郝为真等活跃在太极拳界。陈鑫为彰明家学,保持真传(正宗),竭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不使“先大人六十年之攻苦,庶不至湮没不彰也,亦不至以祖宗十六世之家传,至我身而断绝也。”同时,“恐时序迁流,迫不及待;又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自序)。这就是陈鑫写书的目的所在。
该书从太极图形入手,引出“河图”、“洛书”;导出易经、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及一百二十八卦之理;推出阴阳消长盈虚之义;指出太极拳缠丝精之核,十二经络之证。陈鑫为了使读者理解、读懂太极拳技理,绘制了大量图谱。卷首中以易经说拳理的有42幅图谱,引证经络的有19幅图谱,并撰《太极拳经谱》等文论11篇。足见苦巨匠心。这些构成了陈鑫家传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逐势详解64势动作时,也不时就势说义,就势论理,常妙论迭出、画龙点睛;继而以口诀、俚语、长短句点明旨要,言简意赅、拍案称绝。
笔者常常绱徉于陈鑫古拳论中,既为易经之理说拳理的奥诘而苦思冥想,又为就势阐述理法的精妙而豁然开怀。比如,在阐解了第一势“金刚捣碓”动作运行后说,“自初势至末势,所图者皆有形之拳,惟自有形造。至于无形而心机入妙,终归于无心,而后可以言拳。可见拳在我心,我心中天机流动,活泼泼地触处皆拳,非世之以拳为拳者比也。此是终身不尽之艺,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段话告戒我们,太极拳是有形的,要练成无形的浑身到处都是拳(是乃“触处”二字的妙用),就要向“心机”努力。对于太极拳,不是世人简单的就拳学拳、就拳论拳,而是穷其一生学不尽的艺术啊。知道练拳艰辛的道理不难,难的是知艰辛而一辈子坚持修练下去。你看,多么精辟!再比如,其后的太极总论,“纯阴无阳是软手,纯阳无阴是硬手,一阴九阳根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显好手,惟有五阴并五阳,阴阳无偏称妙手。妙手一着一太极,空空迹化归乌有”。这就是著名的太极拳五层功夫论,以口诀的形式显要出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妙哉!
《陈氏太极拳图说》的问世,当时在武林同仁及各界引起很大震动,得到极高的评价,“本易羲之奥旨,循生理之穴脉,解每势之妙用,指入门之诀窍,举六百年来陈氏名哲苦心研究之结果,慨然笔之于书而无所隐,一洗家拳不传之故习”,实为“拳坛理论之丰碑,武林修学之经典”。可以说《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太极拳界划时代的巨作,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顾留磬、沈家桢的《陈氏太极拳》一书,是以现代人眼光、角度全面总结和系统介绍陈氏太极拳颇具权威性的著作,多次再版,并作为优秀武术图书收入于大型《中华武术文库》丛书之中。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该书的一、二路拳架是太极拳一代宗师,人称“太极一人”的陈氏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晚年所定,以故该书一路拳架图形系根据陈发科子、一代大师陈照奎演练所绘制,二路炮捶拳架图形则是根据陈发科演练所绘制。可以说,这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太极拳,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人超出其左右。这就是这本著作的权威性所在!
《陈氏太极拳》分为五章40节计16.2万字,她的重点是第二、三章“陈氏太极拳一、二路图解”。在这二章中,我们不仅可以根据文字,更可以根据陈发科、陈照奎父子演练之图形窥视嫡传、正宗陈氏太极拳原貌。难能可贵的是,该书作者经深入研究总结了陈氏太极拳的八大特点32要点,第一次用现代思想、现代语言科学诠释太极拳,使人们从理论上加深了对太极拳的认识。这八大特点是:
1、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2、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3、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
4、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虚实运动
5、腰脊带头、内外相合的节节贯穿运动
6、相连不断、滔滔不绝的一气呵成运动
7、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刚柔相济运动
8、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快慢相间运动
不仅如此,为了使读者方便从古典太极拳理论中获取营养,根据《陈氏太极拳图说》有些技理散于各势着法中的特点,顾留磬下功夫专门进行整理归纳。
★ 将太极拳原理归于13类:
心静身正、以意运气; 开合虚实、呼吸自然; 轻灵圆转、中气贯足;
缠绕运动、舒畅经络; 上下相随、内外结合; 着着贯穿、势势相承;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含胸拔背、沉肩坠肘; 运柔成刚、刚柔相济;
先慢后快、快而复慢; 窜奔跳跃、忽上忽下; 刚柔俱泯、一片神行‘
培养本元、勤学苦练。
★ 将太极拳对身体各部的要求归于19目:
头、眼、耳、鼻与口、项、手、拳、腹、腰、脊与背、裆与臀、足、骨节、
顶、肩、肘、胸、胯、膝。
★ 将太极拳擖手(推手)的拳论归类汇编4项:
擖手论集录;擖手十六目;擖手三十六病;擖手歌二首。
顾留磬通过对太极拳不同内容要求的整理、汇编、归类,使读者便于集中学习,分类查找、对号入座,大大提高了对古典太极拳技理的认识和修练太极拳的效率。许多太极拳爱好者正是阅读、学习、参照了此书,很快掌握了太极拳或者提高了太极拳水平。
笔者虽然认为这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太极拳的著作,但仍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独缺技击部分,即着法的拆解和运用。
笔者竭力推崇、呐喊读懂、读通《陈氏太极拳图说》和《陈氏太极拳》,不仅因为她们是古典和现代第一部全面介绍、系统阐述太极拳的书籍,更因为她们的内容正宗、嫡传。“全面、系统、正宗、嫡传”构成了这两部书的权威性、可靠性!
通过阅读、比较、分析,笔者以为,《陈氏太极拳图说》与《陈氏太极拳》虽相隔30年(如按完稿时的1919算相隔44年),却一脉相承,《陈氏太极拳》是对《陈氏太极拳图说》的继承和发展,是难得的太极拳书籍的姊妹篇。在当前泥沙俱下、物欲横流社会变革期间,欲寻得太极拳真谛,一定先要读懂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说》、读通顾留磬的《陈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