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学苑
粘连粘随,动步为先--太极步法揭秘
粘连粘随,动步为先
---------太极步法揭秘
李文厚
习太极者,多于亿人,论著汗牛充栋,门派林立,多有喋喋谈及与人对手粘连粘随如何如何,但少有谈及如何习练之法,鲜有涉及者也只是用生涩理论套用推导,倒来颠去,自己亦昏昏,他人如何昭昭,更有跌入虚幻魔障者,以佯做伪动招摇过市,以至于造成部分习练者以为“粘连粘随”只是粉饰夸张太极的美丽辞藻。
我跟随太极名家王成老师学习太极拳十余年,虽然天性愚钝,但尚存韧性,习练不懈,拳架和对练也算熟练,但以前每与同门师兄弟们打手演练,仍是手忙脚乱,心意不合,处处被动,距老师常说的引进落空更是相差很远,老师指出缺陷,说步法练习没有掌握好,尤其倒步方面未能达到要求。王成老师指出:“手忙脚必乱,对方快速进攻,力大速度快,招法组合连贯,仅用手去招架,必然处处被动,只有脚忙手才不乱.” 。王成老师在其著作中的接手篇中着重指出“欲动先动步”,并在该篇中反复提到了步法的运用。(见“王成太极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版)。
经老师及时答疑解惑,我找出了自己的练拳不足,按照老师的要求的科学方法,反复练习倒步这个内容。说到倒步大家可能会问,倒步谁不会呢,然太极倒步是在对方连续猛烈地攻击下,仍退步如飞,同时,双手不断引化的情况下完成的,难度可想而知。练习中,我不止一次被人打翻在地,也曾经被摔得浑身泥土,好在老师及时答疑、示范解惑,我坚持从基本开始,弥补所缺课程,以一点带面,循序渐进,按老师要求不断增加强度,通过一段练习自己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内容,在与来访武友切磋中,渐能应付自如,并体现出太极拳的粘连粘随之奥妙,被武友所敬佩,并羡慕我能有幸学到太极的精妙功夫。高兴之余,思忖不知还有多少对太极拳缺乏了解的人,仍在苦苦探索中,不如略谈一下自己体会给大家多点参考,也许是利益他人之举,征得老师同意,我将自己练习太极一点体会呈现如下:
1. 倒步要求:上身中正,动作求自然缓慢,开步尽量大一点,以增加对大腿肌肉的拉力,退步时支撑腿膝盖尽量不要弯曲,前脚掌先着地,重心直接落到后腿上。(图1)
2. 陪练:练习时可找陪练,一人大步正步走,,一人退步走,或让对方将手搭到自己肩上或胸前,以增加退步的动力,也避免视线盲区带来的问题。(图2动态)
3. 重心稳定,少起伏:倒步时,腰胯要尽量放松,切忌上身僵硬,以避免影响到双腿的转换速度,还要力求重心的稳定,减少起伏。(图3)
4. 4.坚持不懈:老师常对我们说,“择一技习而致精,可谓大家”,即技巧固然重要,更离不开坚持不懈的练习,给自己制定阶段目标,我初练习时,在200多米的场地不断走20余圈,如此,每天坚持至今2年有余。自身感觉退步时,身轻体松,应用自如。
5. 5.退步接手:在倒步练熟后,再开始练习太极退步接手,陪练者不断冲拳快进,我先倒步后退,两手随身动迎接住来拳,做到脚忙手闲,两腿循环撤步,可根据对方进攻速度,实施后退。同时,单手顺势黏住来拳,如此往复练习。
6. 在能黏住对方的情况下,我可任意打击或跌翻对方。(图4)。
太极倒步是王氏法则中的第三法则,除它的技击作用之外,它的养生作用也不可忽视,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倒走可以锻炼腰脊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椎、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由 由于本人悟性欠佳,还没有能力阐述王成老师太极拳体系及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只希望能对读者有点滴启发,不足之处,敬请诸人批评指正。
附: 附王成老师接手篇
接手篇
(接手篇亦称接手要诀)
欲动先动步,前后左右移,手迎中心线,身偏攻击面。
双手前后起,次序手肘肩;遇力身步走,随即肩肘手。
左右为衬套,直进踏中要:后退偏右左,力大奈何我?
上下腿手攻,两手交替迎;万法规矩走,变化不离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