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网
武林快讯
武林快讯
把太极打出文化味
发布时间:2012-06-08 10:23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把太极打出文化味
——记德州市太极拳研究会主席王成
2012年4月13日   10:人物·往事   稿件来源:德州日报   作者:曹戈王恩慧本报

  王成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看上去温和、自然,让人怎么也无法把他与 “武林高手”联系在一起。然而,事实上,他已经练习太极拳40多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武术大师。

    每个周六上午,王成都会给他的学生们上课。知道老师会准时到来,学生们都早早地赶到训练场。

    这天上午,阳光有些刺眼,见到王成,学生们都有礼貌地打着招呼。传统的礼节,在这个武术场子上充分体现出来。在这个属于太极的世界里,大家享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走上太极之路源自“顺势而为”

    在谈到是什么让他如此痴迷的时候,王成会心一笑,用一个简洁的词语答道: “顺势而为。”

    王成生于1956年,祖籍山东商河,少年时期开始习武,师从武术名家张晨光主修陈氏太极拳,后经张老师推荐拜在济南洪均生老师门下习练陈式太极拳,从而得于两位老师的悉心传授。

    因为住处离张晨光先生家很近,王成经常有机会接触到与张先生交往的武林前辈,仔细聆听前辈们的习武心得,认真观察前辈间的交流,体验研究前辈的技艺。因其敏而好学,深受武术前辈的青睐,得到诸多武坛名家的指点,为其今后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成除全面继承太极拳套路、器械、推手等技法之外,还将太极拳松、沉、圆、活,弹、抖、惊、炸的技击特点运用自如,更能将世人知之甚少的 “接手法” 和 “放长击远”等技法发挥到极致。

    多年来,在习练的基础上,王成创编了“陈式二十七式太极拳”及 “陈式二十七式太极拳对练”,并以此作为其太极拳训练体系的总纲。因 “陈式二十七式太极拳”和 “陈式二十七式太极拳对练”已经包含了传统太极拳从桩功、套路、推手、对练、接手直到打法的所有内容和训练步骤,同时辅以刀、剑、枪、杆等器械练习和理论学习,使其得以全面继承和掌握传统太极拳的精髓。

    1998年,一名武术学院的学生,想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创办一个武术学校。当地有个外国人知道这个学生要开武馆,就想和这名学生比试一下。因为这名学生没有信心,通过多方渠道打听到王成,得知他正在卡拉奇参与工程项目,就专门打电话邀请他。王成和这名学生并不熟识, “当时考虑都是中国人,于是我就去帮他。”王成回忆道。到了场地,王成用了几个简单动作就把此人制服,心服口服地拜倒在地。

    2004年,王成在也门塔伊兹参与工程项目。有两个当地人对中国武术很感兴趣,知道王成会太极拳后,特别想与他比试一二。“既然人家来了,我就不能驳人面子。”王成笑着说。礼让在先后,王成很快掌握主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两个外国人扔倒在地。围观者无不惊叹,啧啧称赞中国武术的神奇与博大,对眼前这位武术大师也表现得毕恭毕敬。王成笑着说: “因为武术,结识一些国内外的朋友,很开心。”

    多年来,王成不论走到哪里,甚至是到国外工作期间,都不忘习练太极拳,即使再忙,他也会拿出时间练习。也经常有外国的太极拳爱好者与他交流学习,一批太极拳爱好者与他结缘,共同探索太极文化。如今,他的学生遍及韩国、日本、加拿大、德国、捷克、澳大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也门等国,其中有多人频频在各类武术比赛中获奖,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

    同时,受王成的影响,德州一大批太极拳爱好者投入到太极学术研究中,他们撰写的太极研究文章,在太极拳界有较高的影响,并被有关网站、杂志转载,这些贡献成了区域性的标志,形成了太极高水平的德州群体。

    曾登上《精武》杂志封面,引起很大反响

    在繁忙的工作和习武之余,王成还付出极大的精力在武术理论领域进行探索和钻研。他在认真研读古典拳经、拳论、拳谱的基础上,运用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结合自己的习武体会,经过多年研究和反复实践,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1994年, 《太极健身实用对练》一书出版, 1995年台湾又将该书精装出版,在大陆和港台都有较大影响。 20多年来,王成先生及其弟子在全国各类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2000年, 《精武》杂志社将2000年第一期定为 “陈式太极拳专辑”,特邀王成为主要撰稿人和封面人物,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近几年,王成又致力于集其40余年的武术实践和理论探索,著成 《王成太极论》一书。此书将以独特的观点和精辟的语言提出并回答一直困扰广大太极拳以及武术爱好者的问题。除此之外,王成通过艰辛探索与开拓创新,自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武学理论体系。其武学理论体系在强调太极拳特点的同时,更加注重太极拳的全面性,如力巧结合,刚柔相济,性命双修;套路练习与实战训练并重,近战与远战并重,主动进攻与后发制人并重等。

    值得一提的是,王成将太极拳散手技击的攻防动作加以概括、分类,总结成 “手肘肩”、 “步法”、 “螺旋缠丝”、 “遇力走圆”和 “大臂不动小臂动、小臂不动大臂动”等五大法则,统称 “太极拳实战王氏法则”。

    “音乐是利用 ‘1、 2、 3、 4、 5、 6、 7’等简单的音符谱写美妙的旋律。如同音乐家掌握音符一样,习武者如能熟练掌握 ‘王氏法则’,同样可以任意组成无数的技击组合,记录和分析各种技击组合动作, ‘王氏法则’方便了散手技击的教学和训练,是武术界的一大创举。”多年跟随王成习武的弟子刘勇感受颇深。

    王成的武学理论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提高,体系日趋完善,已经成为其追随者们练拳习武时不可或缺的指导思想。

    弘扬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迫在眉睫

    王成认为太极拳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现在有很多人对于太极拳存在误读。一提太极拳,人们就理解为老年人练习的那种太极操,其实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王成把太极拳定义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是一门武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可以指导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这也是太极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他看来,武术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现代人对太极理念的偏差体现在武术与文化的脱节上, “现在有把武术功利化的倾向,这样就会产生意识上的偏差。还有往往人们强调最多是武术的健身性,对武术的整体性和文化重视还不够。”

    因此,王成觉得当前对于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在外工作期间,他了解到目前全球大约有一亿多人从事这项运动。然而,这项发源于我国的运动,在日本、美国的发展竟然比国内还要好。 “日本研究太极拳是研究怎样能够达到健身的最好效果,技击的效果怎么合理的运用。而美国是把中国太极拳当成一种医疗运动处方来看待。”他告诉记者,目前美国又提出一个 “运动处方”,把太极拳治哪些病,如何治疗,如何训练最科学做了很多研究,但国人对太极拳的应用还处在一个偏低的位置上,这种落差实在让人窘迫。

    王成在工作之余,开始致力于传播、推广太极拳这项运动。目前,他已经接到天津外国语大学的邀请,去给大学生讲中国太极文化。每周,他都会挤出时间回到德州,因为在这里有一大批他的学生,有的已经跟着他学了20多年。每次上课,甚至有不少学员从外地专程赶来。令王成欣喜的是,除了这些学员以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在联通公司上班的要学良,除了自己跟随王成练拳,每次都要带上他5岁的小儿子。如今,小家伙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运动,稚嫩的动作透着中规中矩。德州二中的教师王志勇、高妙、马新华师从王成,他们应二中领导的安排在德州二中的体育课中开设了太极拳的课程,每次王成从天津赶回来,王志勇都和王成老师汇报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太极拳产生兴趣。

    “太极的魅力无穷无尽,需要传承的还很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共同弘扬中国博大文化。”王成说。

    □本报记者 曹戈 王恩慧 本报通讯员 邢越海